
【109UBA關鍵時刻】政大雄鷹四年奪冠有感
回顧今年,其實狀況很多,丁恩迪去年賽季後手術,復元情況不明;李允傑暑假精英盃受傷開刀;田浩、小賀、郁仁相繼離隊,全隊報滿才16名球員。109UBA開打前,其實我們教練團是挺擔憂的,從子威與祥哥一直冒出來的白頭髮就能看出,我們這個賽季有多艱難!
這個冠軍真的很重要。在現實社會中證明我們過去四年一直堅持的事情是對的——要學生專注籃球技術發展之餘,還要兼顧課業,但也不會影響球場上的表現。我們一直很擔心,優秀的學生籃球運動員,加入政大雄鷹能不能繼續進步,這麼多HBL名校的優秀選手,能不能一起團隊合作,一起犧牲自我成就大我?我們一路走來很辛苦,外界總是看著我們帳面上球員名單,開始用簡單粗爆的加減乘除來分析戰力,三位MVP等於贏球保證?各種各樣的說法與質疑的聲音。
其實內部需要做很多的溝通協調,細節非常多,每個高中體系其實各有特色,在大學階段要求明星球員無私融入,非常困難,甚至要改變打法、提升身體素質與強度,還要避免受傷。因為要唸書,平日早上8:00-下午6:00的選課時間是不能練球,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,時間非常寶貴,分秒必爭,需要全隊一起配合。籃球是一種團隊運動,個人能力天賦再強,都不可能超越團隊的力量,因此我們升上一級那年的口號WE NOT ME就是希望全隊都可以把「我」昇華成「我們」,今年的口號是Be Water,也是要求大家像水一樣,融入球隊,變成同一股力量,才能穿透所有的阻力,團隊齊心一起面對輸贏!
球員離隊不單純是戰力折損而已,更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的聲音,「學生離開是不是教練團沒做好該做的事情?是不是政大有不可吿人的秘密?是不是贊助者不想玩了?」等等。我們這個新團隊才到政大不到四年,第一屆的球員才剛升大四,還有一學年才畢業,去年也沒進四強,五年奪冠的目標還沒有達成,就有球員要離開。其實三年多來從第一天開始,質疑聲浪一直都有,從來沒停過,為什麼?因為這是很現實的競爭環境,我們打破高中菁英選手原本的升學模式,甚至是行之有年的建教合作的綁定,都因我們的出現添加變數,影響戰力,因此批評不熟悉的新隊伍,甚至希望它戰績不好,證明菁英球員不該投入,舒緩自己的畏懼,鞏固自己的位置,都是可以理解的吧?
我們真的很幸運有姜學長的全力支持,像母雞護小雞一樣,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只專注在籃球上,不用擔心學校經費不足,跟球員及家長能夠坦誠相待,講出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能夠做到的,動用所有的資源來栽培球員,即便沒有一紙合約,也不會影響日積月累建立的互信基礎,人要互信才能一起拚戰,如果沒法體會我們的用心,那離開對雙方也是一種成全吧!
樹大招風?或許是吧,因為政大雄鷹從什麼都沒有,只有一個想法開始,我們的確需要一顆大樹,才能讓加入的球員安穩棲息,姜學長和我們制服組就是種樹的人!UCLA有成功金字塔,我們未來會有政大雄鷹樹!
很多人沒辦法接受政大這樣以學術掛帥的大學,竟然為了挑戰公開一級聯賽,打破傳統開始收籃球體保生!總是認定讀書就好好讀書,打球就專心打球,為什麼要求做到兩者兼顧呢?如果這些天賦這麼高的球員因為讀書而導致籃球退步怎麼辦?但我們想的更長遠,如果100%全力挑戰職業籃球,或許身體準備好了,那心靈匱乏怎麼辦?受傷怎麼辦?台灣最上層職業籃球可以養我們學生的後半輩子嗎?我們在大學讀書真的就會影響運動技術的發展嗎?因為沒人做過,所以姜學長決定帶著我們去做,試圖打破迷思。而姜學長自己就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,就是因為他兼顧了學業,在離開職籃後,他才能持續在軟體界、網路界創業,成為成功的企業家,再回過頭投入資源幫助籃球界。
(編按:請參考【蘋中人】人生下半場剛開始 姜豐年)
不專業不負責批評?場上的每個瞬間與身心狀況都不是坐在場邊吶喊就能感同身受的,如果只會針對影片去講球,無知到就像完全沒打過籃球一樣,讓人哭笑不得,難道輸球的內容沒有做得好的地方嗎?贏球就完全不用檢討嗎?每個人對於雄鷹隊都有自己的想像與期望,但姜學長是最懂籃球最有資格的人,他從來沒有對教練團下指導棋,因此面對「贏球球迷、輸球鍵盤教練」公然批評教練的調度,我只能儘力替球員摒除外界的干擾。我們教孩子的態度是BE WATER像水一樣,習慣任何環境,贏球高興一晚,輸球難過一晚!
(編按:請參考贏球高興一晚,輸球難過一晚,太陽升起又是全新的一天)
其實我們教練團最能理解贏球的重要性,競技體育就是成王敗寇,沒有成績,教練不會有成功履歷,雖然大家高喊重視過程的珍貴,但那都是勝利之後的回顧過程,如果沒有關鍵進球,怎麼會有重播,如果沒有冠軍,怎麼會有這麼多媒體爭相報導政大雄鷹成軍四年的故事?
在這樣高壓環境下,我們不斷加速成長,練就一身金剛不破之身,不該聽的不聽,專注我們的目標,只把時間及專注力放在值得與需要的人身上,那就是雄鷹的現役球員!更何況從今年開始,我們除了聯賽及招募新球員,還要為畢業生規劃職籃生涯,環環相扣,強強聯手,建立我們的雄鷹生態鏈。
今年我專心待在球場邊,陪伴教練與球員,擔任橋樑,處理大小情況,就只希望每次都可能在疲累情緒中一觸及發的練球,我在場或許能安撫大家的情緒,做好溝通的角色,從場外的視角看場內,注意每個人的狀況,在休息時提供教練建議,穩定軍心,大家都是為了冠軍拼命,大家都把家庭放下,投入時間,不要彼此抱怨批評或覺得誰辛苦誰不辛苦,該做就去做,事情永遠做不完,大家一起分工也分不完,只能互相相信,為了團隊好就搶著做,不要帶有情緒做事,因為臉上表情一清二楚,我們不需要太過軟弱的夥伴,因為我們需要各司其職,能夠單獨作戰的戰士,才能扛下奪冠的壓力!
我在北京體大拿到博士學位後,本來要在上海工作,因為「相信」姜學長要建立雄鷹的藍圖,決定從大陸回來,不知天高地厚的一腳踏進政大,從四張桌子兩台舊電腦的風雩樓茶水間開始,2017年2月1日正式入職,開始了政大雄鷹籃球隊的追夢計劃。
所以四年後的3月21日,當藍色彩帶灑入小巨蛋球場時,我無法按耐住自己激動的情緒,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,我想,那是如釋重負的淚水吧,心裡只有一個想法:不負所托!對姜學長,對自己愛籃球的初心。